我国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Wang等近日完成的一项研究表明,应用碱性磷酸酶(ALP)、血小板(PLT)、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RDW-SD)和球蛋白建立的新型APRG预测模型,用于评估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优于常规预测模型,在临床实践中,可以减少CHB患者对肝活检的需求。
该项研究纳入308例接受肝活检的CHB患者,基于常规临床参数,建立新型肝纤维化预测模型,对该预测模型和其他无创性预测模型用于诊断肝纤维化的价值进行比较。
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PLT、RDW-SD、ALP和球蛋白为显著性肝纤维化的独立预测因素,基于这些参数,建立APRG预测模型,用于预测显著肝纤维化(≥F2)、进展期肝纤维化(≥F3)和肝硬化(≥F4)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ROC)分别为0.757(95%CI:0.699~0.816)、0.763(95%CI:0.711~0.816)和0.781(95%CI:0.728~0.835),显著高于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与血小板比值指数(APRI)、RDW与PLT比值(RPR)以及AST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比值(AAR)等常规预测模型。此外,APRG在预测肝硬化方面显著优于纤维化-4评分(FIB-4),在预测显著性肝纤维化上显著优于γ-谷氨酰转肽酶与PLT比值(GP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