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的发病率逐年升高,病死率仍居高不下,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曾于2003年制定了《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草案)》,对提高我国 AP的救治水半起到了重要作川。近l0年来,随着对AP诊断和分类标准的更新.以及国内外对该病临床诊治研究的小断深人,有必要修订新的AP指南,以进一步规范我国该疾病的临床诊治。
AP是指多种病因引起的胰酶激活,继以胰腺局部炎性反应为主要特征,伴或不伴有其他器官功能改变的疾病。临床上.人多数患者的病程呈自限性.20%- 30%的患者临床经过凶险。总体病死率为5%-10%。
一、术语和定义
根据国际AP专题研讨会最新修订的AP分级和分类系统(2012‘美国亚特兰大),结合我国具体情况,规定有关AP术语和定义,旨在对临床和科研工作起指导作用.并规范该领域学术
用词。
(一)临床术浯
l. 轻度AP(mild acute pancreatitis,MAP):具备AP的临床表现和生物化学改变,不伴有器官功能衰竭及局部或全身并发症,通常在 1- 2周内恢复.病死率极低。
2. 中度AP(moderately severe acutepancreatltls,MSAP)具备AP的临床表现和生物化学改变,伴有一过性的器官功能衰竭(48 h内可自行恢复),或伴有局部或全身并发症而不存在持续性的器官功能衰竭(48 h内不能自行恢复)。对于有重症倾向的AP患者,要定期监测各项生命体征并持续评估。
3. 重度.AP(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具备AP的临床表现和生物化学改变.须伴有持续的器官功能衰竭(持续48 h 以上、不能自行恢复的呼吸系统、心血管或肾脏功能衰竭,可累及一个或多个脏器),sAP病死死较高,36%-50%如后期合并感染则病死率极高。
4 . 建议:MSAP由2003年版《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草案)》”中定义的SAP中划分出来.符合原“SAP”的条件。但不伴有持续的器官功能衰竭。 不建议使用“暴发性胰腺炎(Fulminam acute pancreatitis,FAP)”.因该术语提及的起病时间72 h之内”不能反映预后。呼吸衰竭主要包括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lratorydistress syndrome,ARDS),循环衰竭主要包括心动过速、低血压或休克,肾功能衰竭主要包括少尿、无尿和血清肌酐升高。
2.SIRS:符合以下临床表现中的2项及以上,可以诊断为SIRS。心率>90次/min; 体温<36 ℃或>38℃;WBC计数<4 ×109/l或>12×10 9/L;呼吸频率>20次/min或PCO2<32 mm hg(1 mm hg=" 0.133 kPa),SIRS持续存在将会增加器官功能衰竭发生的风险。
3. 全身感染:SAP患者若合并脓毒症,病死率升高.为50%-80%。主要以革兰阴性杆菌感染为主,也可有真菌感染。
4 . IAH和ACS,SAP时IAH和ACS的发生率分别约为40%和10%,IAH 已作为判定SAP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容易导敛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0DS)。膀胱压(urinary bladdor pressure,UBP)测定是诊断ACS的重要指标,膀胱压≥20 mm Hg,伴有少尿、无尿、呼吸困难、吸气压增高、血压降低时应考虑出现ACS。
5. 胰性脑病:是AP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可表现为耳鸣、复视、谵妄、语言障碍及肢体僵硬、昏迷等,多发生于AP早期,但具体机制不明。
(二)辅助检查
l. 血清酶学检查:强调血清淀粉酶测定的临床意义.尿淀粉酶变化仅作参考。血清淀粉酶活性高低与病情严重程度不呈相关性。患者是否开放饮食或病情程度的判断不能单纯依赖于血清淀粉酶是否降至正常.应综合判断。血清淀粉酶持续增高要注意病情反复、并发假性囊肿或脓肿、疑有结石或肿瘤、肾功能不全、高淀粉酶血症等。要注意鉴别其他急腹症引起的血清淀粉酶增高。血清脂肪酶活性测定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尤其当血清淀粉酶活性已经下降至正常,或其他原因引起血清淀粉酶活性增高时.血清脂肪酶活性测定有互补作用。同样.血清脂肪酶活性与疾病严重程度不呈正相关。
2. 血清标志物:推荐使用CRP,发病72h后CRP>150 mg/L提示胰腺组织坏死。动态测定血清IL-6水半增高提示预后不良。血清淀粉样蛋白升高对AP诊断也有一定价值。
3.影像学诊断:在发病初期24~48 h行超声检查,可以初步判断胰腺组织形态学变化.同时有助于判断有无胆道疾病.但受AP时胃肠道积气的影响,对AP不能做出准确判断。推荐CT扫描作为诊断AP的标准影像学方法,且发病1 周左右的增强CT诊断价值更高,可有效区分液体积聚和坏死的范围。在SAP的病程中,应强调密切随访CT检查.建议按病情需要.平均每周1次。按照改良CT严重指数(modified CT severity index,MCSI),胰腺炎性反应分级为,正常胰腺(0分)。胰腺和(或)胰周炎性改变(2分).单发或多个积液区或胰周脂肪坏死(4分);胰腺坏死分级为,无胰腺坏死(0分),坏死范围≤30%(2分),坏死范围>30%(4分):胰腺外并发症,包括胸腔积液、腹水,血管或胃肠道等(2分)。评分≥4分可诊断为MSAP或SAP。此外.MRI也可以辅助诊断AP。
(三)AP的诊断体系
1. AP的诊断标准:临床上符合以下3项特征中的2项.即可诊断为AP。①与AP符合的腹痛(急性、突发、持续、剧烈的上腹部疼痛,常向背部放射);②血清淀粉酶和(或)脂肪酶活性至少>3倍正常上限值;③增强CT/MRl或腹部超声呈AP影像学改变。
2.AP的分级诊断:①MAP为符合AP诊断标准,满足以下情况之一.无脏器衰竭、无局部或全身并发症,Ranson 评分<3 分,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lon,apache) ⅱ评分<8分,ap严重程度床边指数(bedside index for severity in ap,bisap)评分<3分,修止ct严重指数(modifide ct severity index,mctsi)评分<4分。②msap为符合ap诊断标准,急性期满足下列情况之一.ranson评分≥3分,apacheⅱ评分≥8分.bisap评分≥3分,mctsi评分≥4分.可有一过性(<48 h)的器官功能障碍。恢复期出现需要干预的假性囊肿、胰瘘或胰周脓肿等。③sap为符合ap诊断标准,伴有持续性(>48 h)器官功能障碍(单器官或多器官),改良Marshall 评分≥2分(表1)。
3.建议:①临床上完整的AP诊断应包括疾病诊断、病因诊断、分级诊断、并发症诊断,例如AP(胆源性、重度、ARDS)。②临床上应注意一部分AP患者自从MAP转化为SAP的可能,因此,必须对病情作动态观察。除Ranson评分、APACHEⅡ评分外,其他有价值的判别指标如BMI>28 kg/m2,胸膜渗出,尤其是双侧胸腔积液,72 h后CRP>150 mg/L,行持续增高等,均为临床上有价值的严重度评估指标。
表1 判断重度急性胰腺炎伴有器官功能衰竭的改良Marshall评分系统
1.发病初期的处理,主要目白是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支持治疗,防止局部及全身并发症,观察内容包括血、尿凝血常规测定,粪便隐血、肾功能、肝功能测定,血沉、血钙测定,心电监护,血压监测,血气分析,血清电解质测定,胸部X线摄片,中心静脉压测定,动态观察腹部体征和肠鸣音改变。记录24h尿量及出入量变化。上述指标可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做相应选择,根据APACHE 评分Ranson评分、BISAP评分等指判断AP的严重程度及预后,SAP病情危重时,建议入重症监护病房密切监测生命体征,调整输液速度及液体成分,常规禁食,对有严重腹胀,麻痹性肠梗阻者应采取胃肠减压等相关措施,在患者腹痛减轻或消失,腹胀减轻或消失,肠道动力恢复或部分恢复时间 以考虑开放饮食,开始以糖类为起点逐步过渡到低脂饮食,不以血清淀粉本酶活性高低为开放饮食的必要条件。
2.脏器功能的维护: 早期液体复苏,一经诊断应立即开始进行控制性液体复功,主要分为快速扩容和调整体内液体分布2个阶段,必要时使用血管活性药物,补液量包括基础需要量和流入组织间隙的液体量,输液种类包括胶体物质0.9%NaCl溶液和平衡液。扩容时应注意晶体与胶体的比例,补充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对急性肺损伤或呼吸功能衰竭的治疗,SAP发生急性肺损伤时给予鼻导管或面罩吸氧,给持氧饱和度95%以上,要动态监测患者血气分析结果,当进展至ARDS时,处理包括机械通气和大剂量糖皮质激素的应用,有条件时行气管镜下肺泡灌洗术,针对急性肾损伤或肾功能衰竭的治疗,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主要是支持治疗,稳定血流动力学参数,必要时透析,持续性肾脏替代疗法的指征是伴急性肾功能衰竭,或尿量≤0.5ml /kg/ h 。早期伴2个或2个以上器官功能障碍,SIRS伴心动过速,呼吸衰竭,经一般处理效果不明显;伴严重水电解质紊乱;伴胰性脑病,可联合持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和持续性血浆滤过吸附 2种模式。其它脏器功能的支持;出现肝功能异常时可予以肝药物,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时可使用肝素,上消化道 出血可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对于SAP患者还应特别注意维护肠道功能,因肠粘膜屏障的稳定对于减少全身并发症有重要作用,需要密切观察腹部体征及排便情况,监测 肠鸣音的变化,及早给予促肠道 动力药物,包括生大黄,芒硝、硫酸镁、果糖等,应用谷氨酸胺制剂保护肠道粘膜屏障。同时可应用中药,如皮硝外敷。病情允许情况下,尽早恢复饮食或实施肠内营养对预防肠道衰竭具有审要意义。
3.抑制胰腺外分泌和胰酶抑制剂应用: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奥曲肽)可以通过直接抑制胰腺外分泌而发挥作用,对于预防ERCP术后胰腺炎也有积极作用。H2受体拮抗剂或质子泵抑制剂可通过抑制胃酸分泌而间接抑制胰腺分泌.还可以预防应激性溃疡的发生。蛋白酶抑制剂(乌司他丁、加贝酯)能够广泛抑制与AP发展有关胰蛋白酶、弹性蛋白酶、磷脂酶A等的释放和活性,还可稳定溶酶体膜,改善胰腺微循环,减少AP并发疗.上张早期足量应用。
4.营养支持:MAP患者只需短期禁食,故不需肠内或肠外营养。MSAP或SAP患者常先施行肠外营养,待患者胃肠动力能够耐受,及早(发病48 h内)实施肠内营养。肠内营养的最常用途径是内镜引导或X线引导下放置鼻空肠管。输注能量密度为4.187 J/ml的要素营养物质,如能量不足,可辅以肠外营养,并观察患者的反应,如能耐受,则逐渐加大剂量,应注意补充谷氨酰胺制剂。对于高脂血症患者.应减少脂肪类物质的补充。进行肠内营养时,应注意患者的腹痛、肠麻痹、腹部压痛等胰腺炎症状和体征是否加重,并定期复查电解质、血脂、血糖、TBil、血清A1h水平、血常规及肾功能等,以评价机体代谢状况,调整肠内营养的剂量。可采用短肽类制剂.再逐渐过渡到整蛋白类制剂,要根据患者血脂、血糖的情况进行肠内营养剂型的选择。
5.抗生素应用:业已证实,预防性应用抗生素不能显著降低病死率,因此.对于非胆源性AP不推荐预防使用抗生素,对于胆源性MAP或伴有感染的MSAP和SAP应常规使用抗生素。胰腺感染的致病菌主要为革兰阴性菌和厌氧菌等肠道常驻菌。抗生素的应用应遵循“降阶梯”策略,选择抗菌谱为针对革兰阴性菌和厌氧菌为主、脂溶性强、有效通过血胰屏障的药物,推荐方案: 碳青霉烯类;青霉素+内酰胺酶抑制剂;第三代头孢菌素+抗厌氧菌;喹诺酮+抗厌氧菌,疗程为7 -14d.特殊情况下可延长应用时间,要注意真菌感染的诊断.临床上无法用细菌感染来解释发热等表现时,应考虑到真菌感染的可能.可经验性应用抗真菌药.同时进行血液或体液真菌培养。
6.胆源性胰腺炎的内镜治疗:推荐在有条件的单位,对于怀疑或已经证实的AP患者(胆源型)。如果符合重症指标.和(或)有胆管炎、黄疽、胆总管扩张,或最初判断是MAP但在治疗中病情恶化者,应行鼻胆管引流或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胆源性SAP发病的48 - 72 h内为行ERCP最佳时机,而胆源性MAP于住院期间均可行ERCP治疗,在胆源性AP恢复后应该尽早行胆囊切除术,以防再次发生AP。
7.局部并发症的处理:大多数APFC和ANC可在发病后数周内自行消失,无需干预,仅在合并感染时才有穿刺引流的指征。无菌的假性囊肿及WON大多数可自行吸收,少数直径>6 cm 且有压迫现象等临床表现,或持续观察见直径增大,或出现感染症状时可予微创引流治疗。胰周脓肿和(或)感染首选穿刺引流,引流效果差则进一步行外科手术,外科手术为相对适应证。建议有条件的单位开展内镜下穿刺引流术或内镜下坏死组织清除术。
8.全身并发症的处理:发生SIRS时应早期应用乌司他丁或糖皮质激索。CRRT能很好地清除血液中的炎性介质,同时调节体液、电解质平衡.因而推荐早期用于AP并发的SIRS;并有逐渐取代腹腔灌洗治疗的趋势;菌症或脓毒症者应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调整抗生素,要由广谱抗生素过渡至使用窄谱抗生素.要足量足疗程使用。SAP合并ACS者者采取积极的救治措施,除合理的液体治疗、抗炎药物的使用之外.还可使用血液滤过、微创减压及开腹减压术等。
9.中医中药:单味中药(如生大黄、芒硝),复力制剂(如清胰汤、柴芍承气汤等)被临床实践证明有效。中药制剂通过降低血管通透性、抑制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活化、清除内毒素达到治疗功效。
10.手术治疗:在AP早期阶段,除因严重的ACS,均不建议外科手术治疗。在AP后期阶段,若合并胰腺脓肿和(或)感染,应考虑手术治疗。
11.其他措施:疼痛剧烈时考虑镇痛治疗。在严密观察病情下可注射盐酸哌替啶(度杜冷)。不推荐应用吗啡或胆碱能受体拮抗剂,如阿托品、消旋山莨菪碱(654-2)等,因前者会收缩Oddi括约肌,后者则会诱发或加重肠麻痹。免疫增强制剂和血管活性物质如前列腺素E1制剂、血小板活化因子拮抗剂等,可考虑在SAP中选择性应用。益生菌可调节肠道免疫和纠正肠道内菌群失调,从而重建肠道微生态平衡,但目前对SAP患者是否应该使用益生菌治疗尚存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