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肝炎是临床最常见的肝炎类型,发病率高,传染性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造成人类肝炎的病毒,常见有5种,各有特点。

甲型肝炎病毒:传染指数★★★★ 危害指数★★

甲型肝炎病毒为嗜肝PNA病毒,经污染的食品、水源传播,多发生于儿童、青少年,潜伏期约15—45天,多呈隐形感染,也可发生黄疸型肝炎,经饮用水源的污染可暴发流行。80年代,上海人由于生食污染的毛蚶致数十万人感染甲型肝炎,至今仍然是人们惨重的记忆。甲型肝炎呈急性经过,不发生慢性肝炎及肝硬化,预后良好,我国约80%的人群曾经接触过甲肝病毒。近十年来,国家大力推广注射甲肝疫苗,发病率已明显降低。

乙型肝炎病毒:传染指数★★ 危害指数★★★★

乙型肝炎病毒为嗜肝DNA病毒,经血液、体液及密切生活接触传播,多发于儿童及成人,潜伏期约28—160天,散发流行。我国约58%的人群曾经接触过乙肝病毒,感染者呈急性发作,但多慢性化;母婴传染者90%慢性化,呈病毒携带状态;成人期感染者10%慢性化。慢性感染者中约1∕4发生肝炎,部分出现肝硬化、肝衰竭、肝癌。乙肝疫苗接种已纳入计划免疫,接受乙肝疫苗接种者,发病率明显下降,但由于我国乙肝病毒携带者人口众多,防治乙肝仍任重道远。

丙型肝炎病毒:传染指数★★ 危害指数★★★

丙型肝炎病毒为黄病毒科RNA病毒,经血液传播,好发于成人,潜伏期约2—26周,散发流行,我国约3.2%的人群曾经接触过丙肝病毒。丙型肝炎病毒是由于输血等血制品传播,约40%慢性化,多发展成肝硬化及肝癌。由于我国严格血制品的管理,经输血传播的丙型肝炎大为减少,但由于吸毒共用注射器致丙肝患者增多。丙肝尚未研制出疫苗。

丁型肝炎病毒:传染指数★★ 危害指数★

丁型肝炎病毒为卫星病毒科RNA病毒,经血液传播,好发于成人,潜伏期约4-8周。丁型肝炎病毒是一种缺陷病毒,单独无致病性,需依附乙肝病毒才能致病。在乙肝病毒携带者中,约1%合并有丁肝病毒。感染后可呈急性发作,多呈慢性化。尚未研制出疫苗。

戊型肝炎病毒:传染指数★★★ 危害指数★★★

戊型肝炎病毒为杯状病毒科RNA病毒,经污染的食品、水源传播,潜伏期约36天,可散发,也可流行发作,好发于青壮年,多呈急性发作,预后良好,我国约17.2%的人群曾经接触过戊肝病毒,尚未研制出疫苗。

肝炎病毒,可单独发病,也可重叠发病。常见有甲肝、乙肝重叠,乙肝、戊肝重叠,重叠发病者病程长,病情重,预后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