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认识结核病 A·病原

结核菌是一种细长,略带弯曲而呈杆状的细菌,在培养基中则是近乎球形的短杆状或长链状,长约1-10um,宽约0.2-0.6um.不易染色,一旦染上色,不易被强酸脱色,所以又称抗酸杆菌。

结核菌的分裂速度很慢,大约20-30小时分裂一次,不具鞭毛,也不会移动,是一种好氧性的抗酸性细菌。目前尚无研究指出其会制造内毒素或外毒素,所以受到感染之后,不会立即产生反应。其细胞壁含有许多脂质和蛋白质,对外界抵抗力甚强,在阴暗处的结核菌可以生存6-8个月不死。

B·飞沫传播

结核菌必须包在飞沫中才能达到感染的效果,当一个传染性肺结核病患在吐痰或者打喷嚏时,含有结核菌的痰有机会变成细小的飞沫漂浮到空气中,飞沫的中心是结核菌,周围是痰,当痰逐渐蒸发,飞沫直径小到5um以下时便可直接进入正常的肺泡,躲过宿主的原有的呼吸道纤毛防御机制,直接与肺泡巨噬细胞接触。如果吸入的结核菌数量不多,毒力不强,宿主的巨噬细胞杀死结核菌能力相对足够的状况下,并不会导致感染。但是如果一切状况不利于宿主,结核菌就有可能开始增殖。

C·感染

结核菌进入体内后经过约6-8周的繁殖,数量达1000-10000只之后,其抗原即足以激发宿主产生细胞型免疫反应,引发干酪性坏死,即所谓迟发性过敏反应。经过宿主免疫控制过程后,初发病灶通常自然好转,并不立即发病,然而此时结核菌并未完全清除,仍有少数结核菌潜伏在体内伺机发病。

如果宿主细胞型免疫功能不全,结核菌即可能以初发病灶为根据地发病,即为初发性结核病,一般儿童型的肺结核,结核性脑膜炎,粟粒性肺结核多属于这类结核病。

D·发病

经过这次感染,结核菌素皮肤试验呈阳性反应;初感染之后,一般人终其一生体内结核菌再度活化而发病的几率约为5-10%,其中约有一半是感染的前5年发病,第1年的危险性最大,以后每年发病机会逐年递减,但是终生均有发病可能。如果为HIV阳性者,则每年结核病发病的危险性高达7-10%(Selwyn,1989),也增加将近100倍又潜伏性结核变成活动性结核的危险性。小于5岁的幼童,若是由照顾者得到的结核菌感染,终生发病率可以高达20-40%,远比大于5岁的儿童高出许多,与同年龄幼童发病可以是数百倍至千倍之差异。且从感染到发病的时间,可以是数周这么短到2年左右。结核病好发在肺部,而全身各器官,如淋巴结,骨,肾,脑,皮肤,生殖器官······等,都会发病。

二.结核病的自我防护

A·治疗就是最佳的防护

目前的结核药物非常有效,虽然要把个案治疗到不易复发需要长达半年以上的时间,但是只要能够规则及时服药,原本具有传染性的个案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把传染性降下来。

因此勤于访视个案,严密监控个案的治疗情形,确保医生所开立的每一种结核药都被规则服下,是我们结防人员最重要的原则。

B·验痰才能知道危不危险

只有传染性的肺结核病患才多周围的亲友具有传染性,因此结防人员应该切实注意个案的验痰情况,已经验痰的要积极追踪报告;未验痰的应该安排经由专业机构去及时验痰。只有在全盘掌握手上的所有病患的验痰结果下,才能谈得上如何保护自己。不要因为痰的结核菌培养需要2个月,缺乏时效性而忽略了验痰的重要性。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研究,痰涂片阳性的病患传染性最高,对周围的亲友的危险性才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善用痰涂片检查,还是可以及早界定个案的传染性,保护我们自己。

C·注意房间的通风

综上所述,其实结核病人所能产生的有效传染性颗粒并不多,如能教育患者,家属注意房间通风,也可降低被传染的机会。

如果去访视结核病患者,进入屋内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每一扇窗,然后再开始询问,指导病患,以身教重于言教的方式,相信也能让患者本人及家属养成平日注意房间通风的习惯。

D·访视技巧

与结核病患者访谈时,应该坐在患者的侧面,尽量避免面对面。

E·个人防护工具

结核病中低流行的地区,大部分年轻的健康照顾者是没有感染过结核病的。所以建议在接触痰涂片阳性的患者尚未阴转以前,或尚未接受有效药物治疗的患者,或者虽然已经接受治疗但是不易阴转的患者(如严重空洞型,多重耐药性肺结核),健康照顾者应该善用个人防护工具,保护自身不被传染。例如外科口罩(纸口罩或潮湿者无效);家属虽然多半已长期曝露,但若有年幼的 孩童或者免疫力较差的家人同住,这样的防护动作可以减少他们受感染。